石头魂1
会员书架
首页 > 未分类 > 石头魂1 > 第七章 一(1/1)

第七章 一(1/1)

错误举报 章节列表 加入书签

  张天顺从潘半仙家回来的路上,心情和去的时候截然不同了。去的时候他心情愉悦,但现在依然沉重起来。没有特别大的事情,潘半仙不会有此神态和动作。但是行规如此,潘半仙又不能明着点破,每个人都有命运,命运是轮回的。这次张天顺再也没心情欣赏风景了,他回来走的大道,顺风搭上了一辆回家的马车,他感觉步履沉重,连回家的力气也没有了,嘴里反复咀嚼潘半仙的说的十二个字:“水中月、镜中花、东木折,北水走”。境随心转,相由心生,当你还有心情欣赏自然感叹物是人非的时候,说明你内心还有一份心境,感到生活还有希望,前面还有路可走;当你茫然无绪,不知道生活的路在何方的时候,那才是人生中真的悲哀和无奈!张天顺此时就有这种感觉,“水中月,镜中花”那就是一场空呗!难道现在闹得风声鹤唳的义和团最后就是一场空?没有好的结局?表面看风风火火,热闹非凡,朝廷也支持,“扶清灭洋”口号喊得震天响,“东木折,北水走”是啥意思?张天顺如何琢磨、揣摩也悟不透......但最后他也没有悟透,直到他大儿子春被乱枪打死(东为木位,代表长子,木折,就是说大儿子意外没有了;北水走,北水位代表中男,他和香椿生的三个儿子“日、月、星”因为牵扯在义和团其中,义和团失败,朝廷剿杀、追捕而闯了关东,当了土匪,此事后表!)走到凤凰山村后的关帝庙——义和团就在这里练武、聚集......
  关帝庙就是为了供奉三国时期蜀国的大将关羽而兴建的。关帝庙已经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,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,并与后人尊称的“文圣人”孔夫子齐名,被人们称之为武圣关公。一座关帝圣殿,就是那方水土的民俗民风的展示;一尊关公圣像(商贾们专门由关帝阁请回关公),就是千万民众的道德楷模和精神寄托;一块青石古碑,就是一个感天动地的忠义教案。凤凰山的关帝庙在山前村后,香火曾经很“红火”过,清朝末期逐渐衰落、如今已经很破落了......庙前有一片很大的练武场,几百人每天在这里排兵布阵、摇旗呐喊,周围还布满了各种卖小吃、卖杂货的摊位。张天顺今早就是被这些噪杂声音惊醒的,这群义和团的英雄们,每天天蒙蒙亮就开始练功,有的还赤膊上阵、口吐火焰......一圈大人孩子围着看——这些人来自不同的山村。有些爱“热闹的”三更就起来,赶几十里的山路过来,就是为了一睹义和团这些英雄们的神功、神威......此时,“扶清灭洋”的大旗迎风飘扬,锣鼓声声、喊声阵阵,口号惊天地泣鬼神。“刀枪不入”可能吗?不入是因为刀钝了,子弹的速度还不够快......等刀锋锋利了,子弹出枪膛的速度快了,可怜这些“神仙附体”的义和团的拳师们最后也纷纷倒下,倒在列强的枪炮和官兵的刀剑下。可悲的历史,愚昧无知的晚清子民们,义和团这次起义也是封建王朝的农民最后的一场起义!最后以失败而告终,血流成河、惨不忍睹!
  张天顺下了马车就朝义和团练武的场地看去,依稀有“日、月、星”三个儿子的身影,心里不免充满恨意,这三个不成器的孽子,千叮咛万嘱咐还是参加这热闹的场面来了,“母卑儿损”——香椿只是张天顺泄欲的一个工具,他对香椿几乎没有啥印象,那是个老实木纳的“榆木疙瘩”,她从不敢拒绝张天顺的任何要求,顺从是她遵从的“礼规”。三个儿子只是以后给张家增添了三个劳力而已,儿子在家里和干活的长工一样,每天都要干粗重的“牛马”活,张天顺气势汹汹朝着三个儿子走去......
  日、月、星看到张天顺的时候,躲已经来不及了,他们恐慌的叫了一声“爹......”低着头再也不敢言声了。三个孩子的衣衫褴褛,穿的鞋还露着脚趾头,蓬头垢面......他们是个没娘的孩子——少有人管。在家里能吃上口饱饭就不错了,他们委实害怕张天顺。爹已经多次叮嘱过他们三个不让他们跟着义和团“瞎胡闹”,可是三个都还没有成年。最大的张炳日才十六岁,二弟张炳月才十二岁,最小的弟弟张炳星才八岁,也是年小心性好热闹,打听王妈知道爹今天没在家就偷偷的溜了出来。义和团这里热闹非凡:耍杂技的、玩大刀的、更有各种吆喝的小商贩......弟兄三个也是多日没来了,尤其最小的张炳星,撒娇、缠绕着两个哥哥说爹不在家,偷偷溜出来看会“光景”过过眼瘾就回去。还叮嘱王妈说,“等爹回来就给他们捎个信......”三个孩子都是王妈自小看护大的。王妈也是痛爱这三个没娘的孩子,就勉强答应了他们的要求。不过心里一直七上八下,忐忑不安。因为张天顺走的时候再三叮咛过她,让她监管好三个孩子,千万别再掺和到义和团队伍中了,一切等他今天去问过潘半仙回来再做“计较”。谁也想不到张天顺没回家而是直接到了“关帝庙”,恰好看见了自己三个不成器的“兔崽子”。
错误举报 章节列表 加入书签
热门推荐
本页面更新于2023/9/27 13:03:04 返回顶部